發布:2024-02-23 14:56:07 關注:29153次
一、學校簡介
廣州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于2000年合并組建,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現有大學城、桂花崗、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園”,是廣東省、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正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創新型大學。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設有25個專業學院,涵蓋十大學科門類。現有1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4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環境/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已進入2‰。學校有6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沖一流”重點建設學科、14個廣東省重點學科;20個學科上榜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其中土木工程和化學工程進入世界排名前百強;27個學科上榜軟科2023“中國最好學科”,其中2個位列全國前12%、7個位列全國前20%。學校在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7位,自2020年以來一直居國內百強;在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學第463位、中國內地高校第78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學第551位;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學第837位。
在廣東省和廣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已集聚一批充滿鴻鵠之志的青年才俊逐夢于“慶”園,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重要作用。現誠邀海外青年英才依托我校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二、學院簡介
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設有機電工程系、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機器人工程系和智能制造工程系,建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4個本科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電子信息、能源動力等3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及國家級特色專業,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學科為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現有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39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50人,博碩士生導師71人。擁有國家級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省級人才2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2人。
近年來,學院主持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星火計劃等縱向項目200余項,橫向項目300余項,科研總經費超過2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廣東省教學成果獎4項。擁有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科技創新中心1個,省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1個,廣東省產業學院等省級實踐基地4個,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具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學實驗條件。
學院緊跟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圍繞國家和廣東省制造業戰略布局,形成了微納傳感器與基礎零部件、裝備狀態監測與機器人控制、智能制造工業軟件、智能電網技術與應用等特色鮮明的穩定學科方向,支撐我校工程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25‰。學院重點打造智能制造科研平臺,推進新制造、新裝備、新材料交叉創新學科發展,成果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并建立了完整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具有突出優勢及鮮明特色。
三、招聘學科
學科與科研創新交叉平臺 | 學院(科研機構) | 招聘學科專業 |
新材料新裝備新制造交叉創新平臺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含廣州大學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 |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等相關專業 |
四、人才類別及待遇
學校“百人計劃”人才
領軍人才。為師德高尚、學風正派的學者,學術造詣高深,取得所在學科國內外公認的突出成就。具有本學科前瞻的學術視野、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研發能力。熟悉本學科、本領域國內外前沿的研究動態并掌握研究方法。能帶領本學科趕超或者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的領軍人才。自然科學領域人才年齡一般在50周歲以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年齡一般在55周歲以下。
青年杰出人才。具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和較大的發展潛力,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對本學科領域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具有創新性工作思路,取得原創性科研成果并獲同行專家認可,國內在職學者應已取得博士學位,在雙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青年杰出人才。自然科學領域人才年齡一般在38周歲以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年齡一般在45周歲以下。
突出學科帶頭人。指學術上具有較大影響力,教學科研能力突出并有持續發展潛力,在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擔任正高級職務并有主持國家級別重點以上科研項目的經歷,或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擔任副高級以上職務的學者。年齡一般在50周歲以下。
聘任崗位和生活待遇
編制:符合入編條件的納入廣州市事業單位編制管理;
崗位:領軍人才、突出學科帶頭人聘教授崗位,青年杰出人才根據自身條件聘教授或副教授崗位;
薪酬:學校提供全國有競爭力的協議年薪制薪酬50—130萬元不等(稅前);
科研相關工作經費額度:須面議并納入學校“2+5”學科與科研創新交叉平臺統籌管理;
住房補貼:100萬元—500萬元不等,具體面議;海外優秀留學歸國人員可申報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享受國家和地方配套經費共60萬元;
協助辦理廣東省“人才優粵卡”和廣州市“人才綠卡”,享受廣東省及廣州市提供的人才一站式配套服務;
協助解決住房問題,市、區公租房或學校過渡性住房可供選擇;
符合屬地義務教育招生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可安排適齡子女就讀廣州大學附屬學校;
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將由政府給予財政稅收補助。享受廣州市博士和博士后中小客車指標競價補貼。
學校全職特聘人才
全職特聘副教授。具有一年以上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博士后或相關教學科研經歷。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有獨立承擔重要科研項目的經歷或已經取得較高質量的學術成果。首次聘用時年齡在40周歲以下。
全職特聘講師。有國內外較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博士學位或博士后經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和較大的學術發展潛力,已取得較高水平學術成果。首次聘用時年齡在35周歲以下。
聘任崗位和生活待遇
編制:預聘—長聘制(聘期內晉升高一級職稱和聘期考核優秀者可轉事業編制管理);
崗位:特聘副教授、特聘講師;
薪酬:特聘副教授學校提供協議年薪34-42萬元(稅前)和相關福利待遇;特聘講師學校提供協議年薪28-32萬元(稅前)和相關福利待遇;
科研相關工作經費額度:須面議并納入“2+5”學科與科研創新交叉平臺統籌管理;
安家:享受10萬元—30萬元不等的博士后或博士安家費;
住房:按政策申請市、區公租房和校內過渡房,或領取租房補貼(按2000元/月標準發放,共計36個月);
符合屬地義務教育招生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可安排適齡子女就讀廣州大學附屬學校;
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將由政府給予財政稅收補助。享受廣州市博士和博士后中小客車指標競價補貼。
“強基計劃”專項人才
強基重點骨干。專項用于補充學校思政課、公共課、基礎課、部分師范教育類的學科教學論和教學法方向、個別師資基礎薄弱專業的師資,取得博士學位和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原則上正高級45周歲以下、副高級40周歲以下。
強基基礎骨干。僅限于補充思想政治教育類專業方向、師范教育類的學科教學論或教學法方向急需師資,有較明顯的教學水平和潛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取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
強基全職特聘。符合“強基計劃”專項范圍,近三年取得一定的教學科研成果,具有較明顯的教學能力和潛力,經培養能達到校級本科課堂教學優秀獎或能獲得省、市級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獎項的教學水平。取得博士學位、原則上年齡在35周歲以下。
聘任崗位和生活待遇
編制:強基重點骨干、基礎骨干符合入編條件的納入事業編制管理;強基全職特聘實行預聘——長聘制;
崗位:教授、副教授、講師、全職特聘講師;
薪酬:強基重點骨干、基礎骨干崗位執行廣州大學同級別教師薪酬模式及相關福利待遇;強基全職特聘崗位學校提供協議年薪28-32萬元(稅前)及相關福利待遇;
符合廣州市政策的可申領享受10萬元—30萬元不等的博士后或博士安家費;
住房:按政策申請市、區公租房和校內過渡房,強基全職特聘人才還可選擇領取租房補貼(按2000元/月標準發放,共計36個月);
子女入學:符合屬地義務教育招生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可安排適齡子女就讀廣州大學附屬學校;
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將由政府給予財政稅收補助。享受廣州市博士和博士后中小客車指標競價補貼。
五、工作支持
對于學校引進的海內外優秀人才,優先推薦申報廣東省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省財政給予特聘教授崗80萬元或青年拔尖人才崗50萬元的人才津貼;
對于學校引進的海內外優秀人才,優先推薦申報廣州市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廣州市給予100-300萬元的人才津貼(須結合廣州市相關政策)。
六、應聘方式與材料要求
本公告2024年度內長期有效,因崗位需求情況有變動,應聘人員可先與各相關學院或科研機構取得聯系。
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系各學院(科研機構),必須向所應聘學院(科研機構)提供下列完整材料:
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或護照復印件,個人簡歷、學歷和學位證明(海外歸國的還需提供留學人員歸國及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材料),教學科研經歷等;
教學科研計劃;
學術代表作:原則上應提交不少于3篇近5年內應聘者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代表作(含論文、著作、專利、藝術作品等);海外應屆畢業生可提供博士論文稿;
主持科研項目及經費情況;
其他能證明教學科研水平的材料。
七、聯系方式(來電時請說明是在今日招聘網jrzp.com看到的信息)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聯系人:陳老師
聯系電話:020-39366923
聯系郵箱:jdxyrc@gzh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學院網址:http://jd.gzhu.edu.cn
(二)廣州大學人事處
聯系人:李老師、箭老師、劉老師
聯系電話:020-39341749
聯系郵箱:gdrsc@gzhu.edu.cn
學校網址:http://www.gzhu.edu.cn
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2024年1月10日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jd.gzhu.edu.cn/info/1229/4787.htm
【1】凡本網注明"來源:漣水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漣水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漣水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